张锦华:“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 “汉广大”单元第五展厅展览介绍
发布时间:2022-06-24
更新时间:2022-06-24
(文: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张锦华)
“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汉广大”单元第五展厅展出文物51件(套),除1件三脚架为铁器外,均为铜器。根据功能,有炊煮器、盥洗器、棺饰品、摇钱树构件四类。
一、炊煮器
炊煮器有18件,其中釜甑4件,为蒸锅。兴仁杨泗屯、贞丰龙场采集的两件为釜部,交乐M6、交乐五里岗汉墓出土的为甑部,后两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朱熹集注:“釜,所以煮;甑,所以炊。”简单来说,在古代,釜与甑搭配用以蒸食。使用时,装有食物的甑置于釜上,釜中加水,从下部加热,蒸汽通过甑底的镂孔(甑格)上升至甑内,从而将食物蒸熟。形制方面,展出的两件铜甑均为深腹,下腹弧收至圈足,腹中部饰对称穿鼻,五里岗出土的1件还有挂耳,方便使用。铜釜口部较小,甑底圈足可以将其套住,口沿略偏下处有一圈环状盘,鼓腹呈扁圆状。
立耳铜釜有3件,可能为吊锅。交乐M6出土的釜为浅腹,腹壁弧收至底,底平,敞口外接对称立耳,耳柱下饰辫索纹各四道,腹部饰凸弦纹两道。交乐五里岗汉墓出土的釜与交乐M6所出相似,立耳上饰辫索纹,腹部饰凸弦纹三道,两件均为国家三级文物。另外,安龙新安西城青铜器窖藏出土的铜釜,根据釜内底部所铸铭文“延光元年朱提作”,可将其年代确定公元122年,东汉安帝刘祜时期。
其他铜釜有10件,除罗平钟山征集的1件无环耳外,均有环耳。广西隆林征集的1件为敞口、直肩、折腹、圜底,腹饰两道凸弦纹。交乐汉墓、五里岗汉墓、青龙路汉墓出土的6件均为侈口、束颈、鼓腹、圜底,肩部饰对称环状双耳,腹部饰凸弦纹1-3道。其中,交乐M7的铜釜两耳间还饰有铺首衔环,釜内底部饰有双鱼纹;五里岗汉墓的铜釜也饰有铺首衔环。至于兴仁屯脚和贞丰鲁荣征集的两件,均为盘口、鼓腹,形制类似于百越铜釜。
二、盥洗器
盥洗器有7件,包含铜洗6件、铜盆1件,分别出土于交乐汉墓、万屯汉墓、安龙新安西城青铜器窖藏。
铜洗可分为浅腹和深腹两类。两件浅腹铜洗出土于交乐M7,均为国家三级文物。敞口,折沿较宽,平底下接低矮的假圈足,沿下饰对称铺首衔环一对,其中一件洗内底部饰鱼纹,另一件铸有“永宁二年造”铭文,年代为公元121年,东汉安帝刘祜时期。深腹铜洗同样为敞口,宽折沿,圆唇,腹微鼓,下部斜收,平底,腹饰凸弦纹。交乐M6所出深腹铜洗内底饰鱼纹,万屯汉墓所出内底铸“永元二年堂狼造”铭文,安龙新安西城青铜器窖藏所出内底铸“延熹四年朱提堂狼造作”铭文,后两件铜洗年代分别为公元90年、东汉和帝刘肇时期和公元160年、东汉桓帝刘志时期。
铜盆出土于交乐汉墓,敞口,宽折沿,鼓腹斜收于平底,腹饰一道凸弦纹、一对对称衔环铺首。相比于浅腹铜洗,铜盆的腹部更深,鼓腹与平底连接处呈弧形,位置更偏下。
有史以后,古人用一个敞口铜器装满清水以照脸整容,这种铜器叫做“盘”或“鉴”,盘用于盥洗,鉴当作镜子使用。古人有沃盥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被洗代替,专门用作盥洗工具,相当于如今的脸盆,汉代最为流行。在铜洗内底常见的鱼纹图案,表达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鱼与余同音,鱼纹图案象征着“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的幸福愿望;“鱼水之欢”“如鱼得水”也是对于夫妇爱情和美的形容。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女子出嫁的陪嫁品中,铜盆仍是必不可少的物件,这类铜盆多为黄铜或红铜制品,其形制、用途等无疑是铜洗的发展。第五展厅展出的饰有鱼纹的铜洗出土于交乐M6、M7,两墓异穴同冢,前者为男室,后者为女室,两位墓主人生前可能为夫妻关系,随葬的这两件铜洗或许是在寓意夫妇和好,和谐美满。
至于3件带有“朱提作”“朱提堂狼造作”“堂狼造”铭文的铜洗、铜釜,学界统称其为“朱提堂狼器”。
“昭通”古称“朱提”,自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以来,朱提作为犍为郡的属县,正式纳人汉王朝郡县的统一管理。据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统计,历史著录和全国各地发现和收藏的朱提堂狼造铜器数量达107件,其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东、北京、辽宁9个省市发现或收藏的共28件,云南最多,有12件,贵州3件,全部出土于黔西南州。年代最早的朱提堂狼器是1965年昭通发现的“建初元年堂狼造”,即公元76年,东汉章帝刘炟时期;最晚者见于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著录的“熹平四年堂狼”,即公元175年,汉灵帝刘宏时期。由此或可推测,朱提堂狼器的铸造至少延续了100年。
关于朱提堂狼器的铸造地点,学界有几种说法,一种以汪宁生为代表,认为朱提即今昭通、鲁甸一带,堂狼即今会泽、东川、巧家一带,两者比邻,东汉时堂狼之地已并入朱提,不再单独设治,铜器铭文中的朱提堂狼并不专指某一具体地区,而是泛指滇东北,甚至包括川南某些地区在内。另一种观点以孙太初、张希鲁为代表,认为朱提山(今鲁甸境内)又名堂狼山,堂狼款识应是山名而非县名,两个地名并署者,朱提是县名,堂狼是山名,朱提堂狼器的产地应该在昭通地区。此外,陈直认为朱提造属朱提县,堂狼造属堂狼县,朱提堂狼铭文表示两县合造。
针对上述观点,有学者研究认为,最早出现“朱提堂狼”联署的铜洗是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和帝永元元年至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此年改犍为南部都尉为犍为属国)之间的27年,朱提县和堂狼县均是犍为南部都尉属县,如果将两个联名并署者均作县名解释,似无一器之上并铸两县名的道理;再者,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 年)以后,堂狼县已并入朱提县,之后大量堂狼造铜器仍然出现在全国各地,直至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如果此时堂狼造铜器仍解释为县名,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因此,“朱提、堂狼”所指可能都为山名,朱提堂狼器的产地或许是在今昭通地区。
关于朱提冶铜业的性质为官营还是私营,学者们根据四川省通江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永元元年朱提堂狼铜官造作”铜洗,推测东汉时期汉王朝在朱提设有铜官,专门负责冶铸铜器。“铜官”是汉王朝在一些郡设置的专门管理铜矿采冶和生产铜器的机构,他们与工官、铁官一样,行政上由郡国太守领导和管理,朱提堂狼铜官或许属于地方性的手工业官方机构。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目前发现的朱提堂狼器不乏纪年错误者,如“汉案元年(公元142年)堂狼造作工”洗,“案”乃“安”之误。再如“永建九年堂狼造”洗,永建年号实际仅到永建七年(公元132年)。这些年号和纪年的错误似乎与其官营性质不符,结合这两件铜洗的时代来看, 他们推断大致在东汉中晚期当地开始出现私营作坊。
总之,朱提堂狼器的大量发现、铜官的设置,都与《汉书·食货志》《汉书·地理志》《华阳国志·南中志》等史籍对朱提铜、银等矿产资源的记载相符,说明两汉时期朱提地区的矿产资源受到中央政府的特殊重视,其青铜铸造产品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影响力辐射全国。
三、棺饰品
棺饰品共16件,全部出土于交乐汉墓,有铺首、铜牌、泡钉几类。
出土于M6的共10件,4件衔环铺首、3件鎏金朱雀棺饰铜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3件鎏金璧形棺饰铜牌。衔环铺首均作兽面,头顶呈“山”字形,两颊较直,大眼直鼻,长鼻穿孔衔环,无下颌,背面有三个椎钉。朱雀棺饰铜牌有2件鸟身昂首曲颈,挺胸展翼,尾上翘圆收,两足一前一后作行走状;另1件鸟身较低平,曲颈探头前伸,嘴衔一珠,头上有冠,双翼上展,尾后曳朝上斜收,右足直立,左足抬起迈步作追逐状。璧形棺饰铜牌呈圆形,体扁平,中心凸起一圆帽,背面为椎钉。
出土于M13的有鎏金树形棺饰铜牌、柿蒂形铜牌以及铜泡钉,M18也出土铜泡钉1件,均为半球形钉帽,有宽平沿。此外,还有两件出土地点不明的鎏金铜铺首,兽面两颊呈曲形,环佚,分别为国家一级文物和国家三级文物。
四、摇钱树构件
摇钱树构件有10件,全部出土于交乐M7,有朱雀纹、人物纹、人兽纹、鱼纹几类,均为M7随葬摇钱树上散落的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