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金:化石宝库之乌沙泥麦古
发布时间:2022-06-10
更新时间:2022-06-10
乌沙镇地处云贵两省三县(市)结合部,西北与云南省富源县、罗平县接壤,东南与东南办事处和白碗窑镇交界,乌沙有窦氏民居、茶马古道、岔江河谷风光、永康桥与抹角桥等古迹,有地质公园(贵州龙化石)这张名片,全镇国土面积139.32平方公里,有90余平方公里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化保护区。素有“滇黔通衢”和黔西南“西大门”之称。
贵州以关岭动物群、兴义动物群、盘县动物群为代表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驰名中外。乌沙兴义动物群的重要产地之一,境内的泥麦古、岔江、革居、谢米、窑上、革里、落红、牛膀子及白碗窑周边,以(云南的富源、黄泥河、古敢)等地数量众多,保存精美,属种丰富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群,目前巳知属种包括鳍龙类(贵州龙、幻龙、欧龙、等),鱼龙类(贵州鱼龙、黔鱼龙、混鱼龙等),海龙类(乌沙安顺龙、黄泥河安顺龙、兴义新铺龙等),原龙类(长劲龙、恐头龙、巨胫龙等),同时还伴生了丰富的龙鱼类化石、鱼类、海百合、菊石、双壳类、虾类等无脊椎化石。
早期泥麦古就发现一件“白骨”龙化石标本,据当泥麦古村老支书陈明兴回忆,当时泥墨古大队第一小队村民承包(和尚寺)石灰窑,1979年6月他们在该地采石烧石灰时发现了此化石,当发现化石的消息传开后,方圆几十公里的人们都赶来观看,把此件“龙”说成神话一般,有的说是“白骨恐龙”,有的说是“鸭嘴恐龙”,后来当时的大队将此事报告给当时的乌沙公社,由乌沙公社报告给当时兴义县文化馆,最后兴义县文化馆报给贵州省博物馆。在1988年9月出版的《兴义县志》在1979年的大事记中明确记载了化石出土时间和地点。该标本由贵州省博物馆1979年收集入藏,是贵州发现的第一条海龙类化石,龙长166厘米、头长18厘米、颈长32厘米、躯干长54厘米、尾残长62厘米,时代为三叠世拉丁期距今约2.3亿年前,化石以出土时的原始状态保存,由于早期未得到及时研究,在2015年经专家鉴定为乌沙安顺龙。
说明:当时的兴义县为现在的兴义市,乌沙公社为现在的乌沙镇,泥墨古为现在的泥麦古。
该标本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展示,此文部分内容摘至贵州省博物馆自然部。
(标本图)
2005年9月28日,兴义国家地质正式揭牌开园,2010年8月到2012年3月期间,实施了前一期国家和贵州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作,重点对位于兴义乌沙泥麦古的贵州龙动物化石群层位进行发掘保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注:以上部分文章摘至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2015年为揭开2.3亿年前那些神秘物种的面纱,讲述贵州化石动物群那些神奇故事,对推动兴义乌沙旅游业发展、打造“贵州龙”品牌,挖掘乌沙旅游发展空间,兴义市国家资源部、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国家地质勘察研究院、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等专家学者教授一起为“兴义乌沙泥麦古化石村”揭牌。
由对化石的热爱收藏的古生物藏品奇特丰富,于2020年6月向乌沙镇人民政府申请返乡创业建立展馆,得到了州、市、各主管单位的,乌沙政府及乌沙社区的支持,也得到了一些专家的支持。将原泥麦古闲置小学旧址改造为展馆(兴义黔龙化石博物馆)。馆内藏品有三叠时期的大鱼龙及各奇特物种,贵州龙各种生存状态的展品,尤其大鱼龙是我们在乌沙革居对面三叠纪时期地层中发现的第一条长约11米左右的大鱼龙,像金鱼一样的大鱼(未定名),幻龙食贵州龙的证据,乌沙安顺龙吃的生物(未研究结果),贵州龙从小到大及产崽的证据,一条刚生完的更为有意义。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泥麦古”应素有化石宝库之称。
编辑:黔龙化石博物馆宣传部
日期: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