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凤:藏在博物馆的汉代田园世界

发布时间:2022-05-30

更新时间:2022-05-30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种安宁平和的桃花源世界是多少人的理想。

从“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从“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从“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到“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这些山水田园诗词写满诗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不由得就引发了我们的想象。

那么,你想象的古代田园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或许,有屋?




东汉陶屋

泥质,灰陶,长方形独屋,屋门半启,屋外四周以矮墙环绕。

有灶?




东汉陶灶

灰陶,平面呈长方形,由灶台、灶膛、灶门、出烟口四部分组成。灶台上有灶孔2个,后置出烟孔,灶门顶部悬置有水槽,右侧置除灰坑,以两道隔断组成。

有鱼稻?



圆形鱼稻共生田陶模型

泥质灰陶,手工制作。圆形,浅底,如盘状,底部有泥条塑成的堤坝将模型对称分为两部分,中间有一涵洞。一半代表水塘,水塘中贴塑有鱼,田螺,莲蓬,菱角,泥鳅这类水生动植物。另一边代表稻田,由象征田埂的泥条将其划分为6个区域,每个区域均分布以因可先刻划出的禾苗,田埂上均有开口。可以想象,在稻田里的农作物进入灌溉期时,堤坝正中的涵洞或将开闸放水……简单的贴塑与线条勾勒,构建出一幅生态完整的微型水利灌溉工程,让我们见识到了汉代先民智慧的冰山一角。

有池塘?


长方形鱼稻共生田陶模型

泥质灰陶,呈长方形,由泥条从中分隔,一边为池塘,里面有鱼、硅、螺、莲、荷、菱,一边为水田,内刻禾苗。田塘之间有涵洞或闸,是汉时黔西南州农业发展水平的缩影。

有鸡鸣?



陶公鸡

泥质灰陶。站立状,昂首翘尾,两腿分立。鸡冠、爪、羽处有彩绘。该陶鸡体型较大,神态昂扬,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陶母鸡

泥质灰陶,母鸡呈卧状,昂首挺胸,尾羽上翘,两翼各拥一只雏鸡,背上卧着一只雏鸡,鸡冠、爪、羽处有彩绘。形象生动,意境安宁。在大部分汉代墓葬中,公鸡母鸡均成对出现。这一对公鸡和母鸡也成对出土于义龙新区雨樟镇交乐6号墓。

 

有牛哞?


陶牛

立式,体态硕大、肥壮。线刻沉着颈健,生动地表现了牛稳重、憨厚的性情。

......

这是黔西南州博物馆“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的汉代田园世界。

东汉时期,庄园经济兴盛,地方豪强崛起,象征财富和表现庄园经济的建筑、井、灶、家畜家禽俑等日益兴盛。

这些代表日常生活的实用性随葬品,一方面,体现了当时养殖业的大发达,家禽家畜是当时人们的主要肉食对象,也是家庭获取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随葬陶动物俑是当时人们炫耀财富的表现,也是当时社会经济变迁的反映。

另一方面,反映了丧葬制度、社会观念的变化,“以孝治天下” 治国策略为厚葬之风奠定了基础,“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也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体现着墓主人留恋地上生活,渴望将地上的生活享乐带入地下的思想。

 

来黔西南州博物馆,发掘一个属于你的古代田园世界吧!

 

撰文:廖玉凤

一审:毋静帆

二审: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