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博物馆认真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让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3-12-11

更新时间:2023-12-11

今年以来,黔西南州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通过文物研究、增加馆藏、狠抓文保修复、展览提升、宣传社教、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多措并举,让黔西南州的文物真正“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一是增加馆藏文物。积极努力协调,接收单位移交和个人捐赠藏品398件(套);持续下乡调查,征集文物藏品443件(套),启动不可移动文物野外调查,新增拓片362件(套)入藏,总计增加文物藏品1203件(套),为文物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藏品总数为5991件(套)。
二是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加强文保技术人员培训,修复馆藏铜器37件(套)。利用修复文物,举办“馆藏青铜器修复成果展”,展览在国庆期间获人民网、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推荐。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积极与学校、社团联系,围绕重要节庆,组织开展“小小讲解员选拔”“校长园长进博物馆”“汉服出行”等活动,其中“汉服出行”登上抖音同城榜首,点击量500万人次,中新网以“黔西南州:Z世代青年博物馆内演绎琴箫合奏”为题报道,点击量突破100万。
四是加强展览提升和馆际展览交流。对基本陈列《夜郎的疑问-贵州汉代历史文物展》扩容提升,作为贵州省唯一入围展览,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得到推荐,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积极让文物走出黔西南,赴惠州博物馆举办《夜郎对缚娄的问候-黔西南古代文物惠州特展》,观众15万人次。赴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加《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展》,观众达到100万人次。
五是利用新媒体宣传,扩大黔西南影响力。与各级媒体合作,推出“博物馆里访夜郎”“黔西南州博物馆文物复活事件”“博物馆下班后”“夜郎对缚娄的问候文旅活动”等创意视频,其中“文物复活事件”点击量高达2300万+,全网掀起“黔西南文物”热潮。贵州卫视针对全省制作的栏目“文物里的世界”,目前共播出黔西南文物14期,占全省一半,受众人群424.9万人次。在州广播电视台FM88.3频道,每周三线上直播一期《博物馆奇妙日》,科普黔西南历史文化,目前已播出25期,受众人群250万人次。
六是积极筹建博物馆分馆,提升馆藏文物利用率。完成坡岗布依族生态博物馆维修改造提升、交乐汉墓数字化分馆暨考古工作站建设、万峰林布依八音堂专题展览等,全面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为交乐墓群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基本条件。
七是不断增强文创产品开发力度。今年推出抚琴俑钥匙扣、提梁壶钥匙扣、铜车马钥匙扣、摇钱树帆布包、铜车马帆布包、“俑”远可爱盲盒、连枝灯文件袋等共13款文创产品,均在馆内销售,部分文创投放万峰林民宿,深受游客喜爱,增强了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八是持续不断开展基础研究。完成《黔博文物(第四辑)》《黔博文物(第五辑)》撰写出版。全馆在州级以上平台发表文物研究类文章50余篇,其中学习强国引用4篇。全年参与评审文保方案15个,涵盖文物修复、预防性保护、数字化、展览以及古建维修保护等。全年为30余名群众免费鉴定文物80余件(套),涵盖钱币、书画和杂件等。

工作启示:黔西南州博物馆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通过文物研究、增加馆藏、狠抓文保修复、展览提升、宣传社教、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多措并举,让黔西南州的文物真正“活”了起来,“火”了起来,增强了公众的文化自信,更好的满足了公众的文化需求,是主题教育在文化领域的具体抓手和具体实践。


撰文:杨筑 曾丽娜 李璇 邓铭楠
一审:陈美
二审:龙虎